为什么穷人越穷越能生,富人越富越敢生?
转载自 微信公众号: 世界灯火君
前段时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996大潮、住房与生存压力倍增的当下,普通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不断衰减,甚至连二胎放开,也没能对这一状况产生大的影响。
但身处两端的人群,生育意愿却呈现出增高趋势:越穷越能生,越富越敢生。
整体呈现一个 倒U形 状态:
富人的意愿趋势显而易见,同时整体呈现出“崇男”现象。
前段时间郭碧婷生完女儿,又被向佐妈妈催生的事情被炒得沸沸扬扬,当时郭碧婷和向太说:“生孩子由领导决定,我们只是干活的。”
现在郭碧婷当生完一胎,是个小公主,向太曝:郭碧婷答应了生三胎,还买了大house送她。
说白了在生完女儿之后,又特地爆出要生3胎的消息,就是为了让郭碧婷继续加油,争取在下面的两个名额里生个儿子。
因为郭碧婷身为公众人物的关系,我们得以窥得豪门生活一角,但对大多数富豪而言,生育都是秘而不宣的事情。他们的心态就像是古代皇帝一般,觉得自己既然基因不错,那就要广为播撒,用广撒网的方式选择最优继承人。男性崇拜也更加彻底。
另一个因为公众人物奚梦瑶而备受关注的豪门“何鸿燊家族”,把“求儿心态”表现的更加露骨。
坊间传言,起初奚梦瑶能嫁入何鸿燊家族,就是因为四太确定她怀的是儿子,所以在奚梦瑶怀胎几月时,何煪君才向奚梦瑶求婚。
生完儿子后,这一切表现的更加露骨,何猷君先是在奚梦瑶生完孩子后,直接拉着脸色惨白,毫无力气的奚梦瑶拍照,而后就在微博上迅速宣布了这一消息,字里行间全然是:何家长孙、五代男丁、我爸的心愿。
一个朋友评价的非常到位:
他对儿子的喜悦不太像初为人父的幸福,反而更像是得了什么了不得的物件想要拿去邀宠,不是得了儿子和父亲分享激动,而是下臣捧着和氏璧献给帝王的谄媚。
毕竟他要在一众赌王儿女身上,获得最多的青睐,分得最多的财产。
同样的“生育狂潮”,也出现在穷人身上,但与富人世界“崇男现象不同”,穷人则变得“越来越爱生女儿”。
我农村出身,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在我们那个村落,一般选择务农的年轻人,家里都有不止一个孩子,不少都有超过两个孩子,通过各种骚操作,也有不少逃掉二胎政策,养了一堆娃的家庭。
在城市打拼,受到高房价、物价生存压力挤压、由而丧失性欲乃至生育欲望的我们,通常很难理解这种状况,但前几天和我妈打电话的时候,问及原因,她给了一个很惊悚的说法:因为女儿可以卖。
当然不是那种买卖儿童的非法生意,而是指:婚嫁彩礼。
可能部分朋友不知道,现在很多穷苦地区的家庭,都更热衷要女儿了,彩礼费越高的地区,就越是如此。
因为在这些穷困地区,生育出的孩子,很大几率是没办法出人头地的,初中淘汰率高于50%,高中淘汰率更高,被淘汰下的年轻人多半外出打工,做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到了婚娶时,多半会回乡接受父母安排,在邻居村落、镇子四周婚配,或者在工作时遇到心仪对象,但多半也是贫困家庭。
他们根本积累不了什么财富,而养个儿子,就意味着要出十几万的彩礼,但养个女儿,则意味着可能会有十几万彩礼的收入。
所以现在我们那里,接连生了两个儿子的家庭,都会愁容满面,觉得自己儿子娶不到媳妇了,就算娶到媳妇也会榨干毕生积蓄。
金钱直接扭转生育观,女儿成为了香饽饽。
而生孩子变成赚钱手段,对于越穷的人来说,意义越重大。
对真正的穷人来说,注意,是那群真正家徒四壁的人而言,不是指普通白领,生孩子就等于赚钱,甚至可以借此获得远超同阶层的收入。几乎全世界都是如此。
先说国外:
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因为人口增长迟缓、甚至负增长问题,都对生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补助,以英国为例: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被英国媒体称为“英国最无耻的妈妈”的Cheryl,34岁时就拥有了12个孩子,而这12个孩子都是她分别和她前男友和前夫所生,17岁时,她就和前男友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又接连生了5个孩子,后来Cheryl劈腿和前夫走到一起,又生下6个孩子。从17岁开始到34岁,Cheryl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生孩子的步伐。
换句话说,生孩子就是她的工作。
在2017年时,Cheryl就靠着这12个孩子,每年能得到高达4万英镑的政府福利金:
而Cheryl 靠这些钱不仅养活了全家,还过上了相对奢侈的生活,她经常带着孩子们四处去旅行。
为了避免有男人分走自己的钱,Cheryl选择与前夫离婚,同时为了继续进行自己的工作:生孩子——她欣然决定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继续生下去,这样就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同时又免了一个男人来分走自己挣的辛苦钱。没多久,Cheryl就再次怀上了第13个孩子,这第13个孩子的到来英国政府又给了Cheryl七百多英镑的福利。
孩子带来的各种福利补贴,已经让她获得了远超与自己同阶层穷人的收入,并且收入远没有到达天花板,且在每年都在持续上升——多么美好的职业啊,Cheryl决定再接再厉,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而类似Cheryl 以生孩子发家致富的女人,在英国并非个例,对于许多非常贫困又不想努力,或者即便努力也无法获得足够收入的妇女,生孩子就是最便捷简单的挣钱途径。
再说国内:
我们都知道国内虽然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生三胎或者更多还是属于超生,仍旧会受处罚,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
但贫困户+超生+利用扶贫政策,超生就会变成赚钱利器。
比如这对广西的90后夫妻,在深山里生了9个娃,女方肚子里还有一个。
他们非但没有因为孩子拖累生活,反而因为孩子们成功过上小康生活,每个月啥都不做,也能领到3850元补助。
此外镇子里还会经常对他们进行慰问,送上一些营养品,即便生病了,他们也有各种保障。
不仅如此,镇子里的领导,还特地给他找了一份清闲的工作。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别急,更夸张的是,他们还免费分到了一套房子,从自己的小破茅屋里搬到了150平米的两层小楼里。
————————> 旧房 <————————
————————> 新房 <————————
再来看看这个家庭的收入——每个月获得3850元补助,加上该男人两千左右的收入,每个月收入6000左右,种田还可以带来额外收入,而花销与生活成本几乎等于0,据男子表示,他们每个月抚养孩子只需要不足1000元,也就是说,他们每个月都可以存下5000元左右。
至于他的10个孩子会拖累他们的生活吗?
当然不会,开始我就说,对于真正的穷人来说,生孩子就等于赚钱,哪怕没有以上这些补助,依旧是在赚钱。
在贫困地区抚养一个孩子长大,只要不以孩子出人头地为目的,成本就极低,首先不会有任何房租地租压力,吃饭也直接用自己种地出产的粮食,衣服也可以用村子里别人穿过的二手货,上学费用就更少了,以我老家农村为例,一年学费也就几百块而已。更何况——还不一定上学呢。
而一旦这个孩子长到可以自主行动的年纪,就可以成为免费劳动力——成为产出价值的源泉。
等到孩子年纪再大一点,他就能外出打工,往家里寄钱,想想看,到时候这个家庭每个月就能收到十份钱,哪怕一个人只寄回来500,也有5000,再加上补助、种地以及自己的工作等各种收入,轻松月入过万。
残酷点说,这些孩子对于这个家庭而言,不过是工具人而已。但这些工具人,也注定会成为下一代生育机器。
可能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这种状况,毕竟我们虽然压力大,但好在仍在文明框定着的城市中生存,只要回到穷乡僻壤,原始本能就会取代文明,成为生存第一守则。
换句话说,人真的穷到一定程度,首先想的是怎么活下去,不会想孩子以后会不会受苦,会不会出人头地这种情况。把孩子当做生产力工具,其实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但给孩子带来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痛苦。
就像几年前爆火的杀鱼弟一家,2010年因为娴熟的杀鱼动作,与冷漠厌世的表情走红网络。
2018年,17岁的他以自杀的方式,再度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人生不过短短17年,他就被磨灭了所有生命火焰。
杀鱼弟就是穷人化身生育机器,把孩子当成工具人的典例:杀鱼弟是家中老大,父亲孟超在18岁时就生下了他,他唯一的作用就是成为父母杀鱼的免费劳工,并照看父母每隔两三年就生下的孩子,截止2018年,加上他,父母一共生育了6个孩子。
如此一来,极穷与极富争相生育,我们被夹在中间,形成了一种荒诞的场面。
之前博主招财大牛猫就发表了这样一个观点:
我内心里觉得未来社会文明的一个发展方向,很可能就是婚姻比例逐渐下降,然后全社会开放非婚生子,有钱人同时和多个女性生孩子,穷人娶不到老婆。
虽然听起来很负能量,但是它既符合经济规律,也符合生物进化规律,还符合人性的喜好,尽管有世俗道德的重重阻碍,但我觉得未来就是会往那个方向发展。
同时他认为,这么搞,会有2个优点。
1、提高生育率,中产阶级主动绝育的那部分,让有钱人帮你补上,国家人口不至于衰减的太厉害。
2、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富豪生的孩子多,就能达到汉武帝推恩令的效果。孩子多,家产就会摊的薄,避免贫富阶层固化。就好比徐老板虽然百亿身家很吓人,但最后50个孩子平分,其实也就是普通有钱人。
这个看法听起来新奇又惊世骇俗,逻辑看似也是没问题,似乎还对普通人有重大利好的样子。
其实不然,二八定律永不过时,穷人永远占据社会绝大多数,永远是生育主力,富人生育再多也无法弥补人口衰减问题,同样,富人的财产播撒给孩子时,也多半不可能以平分的方式,好比帝王世家、哪怕王侯将相,也有个先后之分。
结果不是富家子弟一起变成普通有钱人,而是其中小部分继续成为王侯将相,其余孩子也能轻松碾压普通人,成为所谓的“普通有钱人”。
而这种生育趋势,最可能的,不是富人填平穷人的生育衰减,而是在原本生育曲线上,逐渐呈现“隔断”现象。
从这样:
变成这样:
冒用一个学术词汇,我简单称之为:生育剪刀差。
剪刀差一词最初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表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
从历史的发展看,剪刀差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占有先进生产技术的工业资本家在与生产技术落后的农民交换工农业产品时,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利用剪刀差来剥削农民。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剪刀差还反映着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借用此定义,我们来描述一下生育剪刀差。
它是指穷人与富人生育时,富人占有更多资源、并热衷播种,导致子女繁多,穷人为了改善现状,也不断生育,人工制造劳动力与收入来源。
富人子女利用祖辈优势,导致财富积累速度远高于贫寒子弟,出现富者越能播种,反而越富;穷者越能生育,反而越穷的差额现象。
从现代发展史看,生育剪刀差是社会固化的产物。占有先进生产技术的资本家,用低价收买穷人劳动力,再用高价卖出工业产品与高额房产的方式来剥削穷人。反映着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
此刻,生育剪刀差这把剪刀,正被磨的锃亮,穷人越来越能生,富人越来越敢生。
而夹在中间的我们,则在巨大压力下,呈现出丧失生育欲望的荒诞状态,被生育剪刀差这把日益锋利的剪刀,逐渐剪断。
留言
張貼留言